期刊信息

刊名:决策与信息

主办: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武汉大学

周期:月刊

出版地:武汉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ISSN:1002-8129

CN:42-1128/C

邮发代号:38-138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界动态
学界动态

薛永武:智库型人才的开发

来源:薛永武 浏览:228次 发布日期:2020-09-29 17:25:59

近些年来,智库热的产生客观上与社会对智库人才的急需是分不开的,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具有远见卓识和参政议政能力的智库队伍。01我国智库的主要类型我国智库的结构形式具有多样性,主要有如下几类。

党政部门的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具有政府层面的政策研究室,中央委员会也有政策研究室。这两类政策研究室的功能主要是根据国家现实需要和长远需要,进行政策性研究,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研究报告。除了中央政府以外,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以下到各县委、县政府,分别都具有自己的政策研究室,其职能也是根据党政的需要,主要研究具体的建议对策,向组织提交建设性的研究报告。从总体上来看,党政部门政策研究室的职能主要是结合现实以及长远需要,开展对策性研究,一般不研究纯理论问题。政府层面研究机构中的智库政府层面的研究机构主要有各级政府设置的科研机构。国家层面的主要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两大院,这是我国高级人才荟萃的智库机构。这两大院的专家一方面研究基础理论和一般学术问题,一方面根据国家需要研究现实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研究报告,供国家各个部委局决策参考。各省地级市中也设有社会科学院和相应的科学研究机构。这些机构既研究基础理论和一般学术问题,也围绕本省、本市的发展需要,研究实际问题,向政府提交建设性的研究报告。高校科研机构中的智库全国高校都设有不同数量的研究机构。全国重点大学则设置很多的研究机构,其中有些是国家相关部委局在这些大学设置的研究机构,比如教育部在很多大学设有研究机构,文化部在多个高校设置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和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另外,各个大学还有大量的校设研究机构。总体而言,大学的研究机构比较侧重于学术理论研究,有时也会提交具有建设性的研究报告,但这方面还重视不够。社会民间智库我国已经具有多家社会智库,其中,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是社会智库的典型代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CCG),成立于2008 年,著名人才学家王辉耀担任智库主任,王辉耀2015年被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聘为国务院参事。该智库秉承“国际化、影响力、建设性”的专业定位,坚持“用全球视野,为中国建言;以世界眼光,为中国献策”,致力于中国的全球化战略、人才国际化和企业国际化等领域的研究。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发布的国际上最权威的《全球智库报告2015》,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位列全球顶级智库排行榜第110位;中国顶级智库排行榜第7位,居中国顶级智库中社会智库首位;入选全球最佳独立智库榜单,也是全球最值得关注的前50家智库之一。该智库是中国领先的国际化智库,是国内最大的社会智库之一。02智库专家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智库是人才强国战略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性人才资源,是为国家和民族繁荣昌盛能够献计献策的高参智囊,也是引领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助推器。因此,探索智库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我国战略性人才资源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智库人才应该具备全球视野智库人才应该站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以全球视野的宏观整体性,为社会发展进步和国家治理带来前瞻性的真知灼见。智库专家要具有全球视野和全球化思维,正确理解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具备思域融通的能力,具有光明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过程中,我国智库建设虽然已经纳入议事日程,并且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但从全球化视域的观点来看,我国的智库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还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智库专家应该站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以全球视野的宏观整体性,为社会发展进步和国家治理带来前瞻性的真知灼见。所谓全球视野,是指智库人才应该具有世界眼光,对世界各国尤其是一些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等重要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避免夜郎自大和妄自菲薄,在胸怀全球中对我国乃至世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老问题、出现的新问题等,沿波讨源,寻根问底,在理清各种复杂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全球视野的重要性在于:智库人才在尊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合理性的基础上,体现出既见仁、又见智的客观性、全面性与系统性。智库人才只有具备全球视野,才能避免管窥之见、坐井观天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遮蔽性,才有可能提出科学的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方案和科学的未来观。

智库人才要具有全球的视野,一是要博览群书,通过查阅历史资料,运用各种网络资源,广采博取地了解世界各国的历史和现状;二是要通过出国考察交流,亲自观察、体验和了解他国的实际现状;三是要了解我国国情,了解中国特色,特别是要深入了解我国目前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矛盾,其中尤其要把握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攻坚克难的实际问题,不但需要决心、信心和勇气,更需要科学思维,要有条不紊、扎扎实实,注重改革的系统性、全面性和持久性,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思维,也不能做摁下葫芦起来瓢的无用功。攻坚克难重在釜底抽薪,从根本上突破旧思维和旧体制对改革的阻碍和制约,运用新思维,探索新体制新机制。

智库人才在运用全球化视野时,要进一步认清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世界各国之间直接和间接的关系,把拟解决的问题纳入全球视野中进行审视,纳入纵横交错的立体时空中进行定位,凭借睿智理性去思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在世界视域下,在广泛汲取民族智慧与世界智慧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智库人才应该具备全球化思维智库人才应该具有全球的视野,拓展全球化思维,更好地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智库的作用。

“全球化”是近二十年来非常时尚的一个词汇,但很多学者并不完全理解全球化的内涵。从语言逻辑的角度来看,“全球”是指世界;“化”,是变化和改造的意思。“全球化”,顾名思义即按照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愿望要求改造世界的历史过程。全球化不是西化,更不是美国化,我们没有必要畏惧和回避全球化。

全球化总体上是一个不可逆的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全球化过程当中,世界各国人民通过主动的、自觉的交流,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人才共享,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智库人才应该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充分了解全球化的内涵和外延,把握全球化过程中的民主化、科学化、共生化和共享化。中国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智库人才的建议对策既要体现中国特色,又要自觉地通过中国特色蕴含出世界性,因为全球化不仅仅是单向度的经济全球化,而是在更广阔范围上逐步实现文化全球化,即通过文化的传播交流,各国各民族之间在文化的融合中互相促进,多元共生,多元发展,多元共享。

在把握全球化思维时,我们还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学术界有一种非常民族情绪化的说法,叫做“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如何正确理解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广义的民族性,是指特定民族所具有的民族属性,包括该民族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风情习俗、价值观与外在形式的统一;狭义的民族性,是指有利于该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民族属性,即科学的思维方式、文明的生活方式和风情习俗及其正确的价值观与外在形式的统一。

世界性是指世界各国各民族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风情习俗和价值观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人类共同性。民族性与世界性不是对立统一,而是具体与抽象、个别与一般、个性与共性、局部与整体的统一。只有那些有利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先进的、文明的与科学的民族文化才能走向世界。我们倡导民族化,需要挖掘传统文化的世界价值,比如春节不仅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最能凝聚中华民族心理的重要文化载体,业已走向世界,加拿大国会宣布将农历新年从初一到十五命名为“春节”,2017年是加拿大官方认可之后的首个中国新年。令人遗憾的是,我国春节却只放三天假,因此,为了凝聚民心,承载传统文化,我国有必要延长春节假期。

不仅如此,我们在把握全球化思维时,还应该在民族化与现代化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一方面,民族化是一个蕴含历时性与共时性融合统一的立体结构,既有传统性,又有现代性;另一方面,现代化蕴含于世界各民族不断发展变化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融合统一中,现代化与民族化共同构筑了复杂的纵横交错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统一的整体系统。在这一点上,智库人才应该把握中国特色、本土化与世界性的关系,既不能因噎废食,又不能数典忘祖,应该避免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克服见仁见智的局限性,具有既见仁、又见智的全面性与系统性。智库人才应该具备思域融通的能力近些年一些知名的专家教授由于治学不严谨和知识能力结构的局限性,说话非常雷人,被人们讥讽为“砖家”“叫兽”。这类专家或者满足于思维的片面深刻性,或者满足于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入系统思考和科学研究,因为缺乏思域融通的能力,经常发出一些雷人之语,有时“语不惊人死不休”,甚至可能误导舆论和误导决策,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客观上难以胜任社会对智库人才的需求。

“思域”是指思维和思想两个含义,即思维和思想的领域。“思域融通”是指在思维和思想的领域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也是融会贯通在思维和思想领域的具体体现。智库人才为了提出卓有成效的创新性建议,只有具备思域融通的能力,才能避免思维的遮蔽性和片面性。中国古代的开放性思维具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体现了思维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统一,具有思域融通的极大包容性。中国文化思域融通,既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也有“天下为公”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既有“以人为本”与“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也有“载舟覆舟”与“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既有“止戈为武”“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也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胸怀;既有“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哲学,也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进取精神与整体思维。上述思想的深刻性与丰富性,充分蕴含了思域融通的思维内涵及其开放性,为文化自信和在文化发展创新中寻找新的生长点提供了思维动力。因此,智库人才应该从中国古代思域融通的智慧中获得启迪,为激发创新智慧获得理论动力。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一些专家由于缺乏哲学素养,缺乏逻辑学的训练和思维科学的知识,因而没有形成思域融通的能力,缺乏应有的自知之明,认识问题难免思维的局限性,但竟然自以为是。从智库人才的标准来看,缺乏思域融通的能力,客观上很难提出科学有效的建设性对策。应具备光明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智库人才面对各种复杂纷纭的社会矛盾,为了能够为政府和社会提出科学的建议与对策,还应该具有光明思维。

光明思维作为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既是辩证思维的具体表现,又体现了人生哲学和历史哲学的重要内涵。光明思维具有三个向度:

一级光明思维:看到世界既有黑暗,也有光明;既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一级光明思维要求我们能够正确认识特定现实中的黑暗与光明,既不盲目乐观,也不怨天尤人,悲观失望,而是能够比较客观地认识和分析现实。

二级光明思维:在黑暗之中,要以坚定的信念看到光明的到来,树立光明必将到来的坚定信念;能够以辩证的观点看待社会的发展变化,看到光明一定能够战胜黑暗的发展趋势。

三级光明思维:在一级光明思维和二级光明思维的基础上,不但要认识到社会中存在光明与黑暗,而且还要看到黑暗向光明的转化,激励自我和他人为光明战胜黑暗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做社会发展进步的促进者和建设者,不做怨天尤人的埋怨者和与己无关的旁观者。

智库人才掌握光明思维非常重要。智库人才应该以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敢于和善于为国家治理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与对策,以聪明和睿智形成新的思想,为社会发展进步引路导航。智库人才具有光明思维的意义在于,只有树立光明思维,才能站在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制高点上,超越个人的小我,从时代的高度出发,达到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和谐统一的境界,通过高瞻远瞩,既要敢于针砭时弊,又要避免愤世嫉俗,要看到取得的显著成就,瞩目未来的光明与希望,逐渐形成远见卓识,提出卓有成效的建设性意见。

智库人才在具有光明思维的基础上,还需要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根据现实的需要,提出具有前瞻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各级政府的科学管理和各类企业的经济发展提出创造性的建议,引领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在社会转型期,针对道德滑坡和干部腐败所引起的社会忧虑、心理疾病和信仰危机,智库人才尤其需要提出解决诸多社会问题的有效措施,重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与人生自信,为走向澄明之境和光明之途提供智力支持。应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智库人才应该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才能在融会贯通中形成思想的穿透力,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新见解。

从智库人才的角度来看,研究领域如果太窄,就很难形成广阔的探索思路。从学科范围来看,高校专家教授大多局限于一个二级学科内进行教学科研,有的甚至拘泥于三级学科的范围。可以设想,按照这种局限于二级学科甚至三级学科的学术视野,不但不能文理交叉,甚至也不能文文交叉,没有宏观的视野,怎么可能对所研究的问题融会贯通呢?实际上,正是由于专家学者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局限性,在解决问题时才容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自说自话,顾此失彼。建国后我国许多重大决策失误,其中既与领导干部缺乏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有关,也与许多专家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缺乏优化组合不无关系。因此,高校智库人才当务之急就是要拓宽学术视野,通过对已有的研究领域进行越界与扩容,努力打通各种相关学科的直接和间接的联系,对各种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原理融会贯通。

智库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求智库人才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具有优化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做真教授、真专家,不做“叫兽”和“砖家”。这类“叫兽”和“砖家”虽然人数不多,但其影响较大,危害也大,客观上确实损害了教授和专家的形象。

智库人才是一种特殊而又非常重要的高级专家,只有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才能站在历史的高度,超越狭隘的阶层、行业、区域乃至个人利害的局限性,既要胸怀全球,又要维护人民群众的普遍利益,为人民谋福祉,为国家谋富强,平时要善于观察和思考群众普遍比较关心的各种社会问题,通过调研,力求掌握第一手资料,对于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能够提出富有创建和富有成效的真知灼见,真正为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