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刊名:决策与信息

主办: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武汉大学

周期:月刊

出版地:武汉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ISSN:1002-8129

CN:42-1128/C

邮发代号:38-138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界动态
学界动态

第五届“全球治理·东湖论坛”在武汉举行

来源:张梦,杜志章 浏览:286次 发布日期:2019-11-19 18:20:29

  11月16日,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主办的第五届“全球治理·东湖论坛”在武汉东湖宾馆举行。本次论坛以“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为主题,来自中国、德国、马来西亚、摩洛哥、印度、蒙古、葡萄牙、马里、肯尼亚、尼泊尔、希腊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50余人出席了论坛。

  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元元,中共湖北省委改革办副主任江国志,湖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主任覃道明,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喻立平等先后致辞。

  李元元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汇聚起世界美美与共的认同和力量,在广袤大陆上落地生根,在浩瀚海洋中乘风破浪,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更为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不久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平台,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必将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李元元同时表示,本次东湖论坛聚焦“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汇集国内外著名学者共同探讨“一带一路”的理论与实践、现实与未来、问题与出路等议题,我相信一定能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案,为全球治理贡献更多的创新思路和决策建议。

  中共湖北省委改革办副主任江国志指出,“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推进对外开放和地区合作、加强全球治理的战略举措。期盼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利用此次“全球治理·东湖论坛”的良好契机,聚焦“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既正确解读和宣传“一带一路”倡议,总结“一带一路”实施以来的经验和教训,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探讨,努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智库智力支撑作用更具时代性、政治性、国际性。

  湖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主任覃道明指出,“全球治理·东湖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倾力打造下,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已成为中国探讨“全球治理”的主要平台。他指出,中国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之治取得了巨大成就,彰显出巨大的制度优势,成为人类政治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一带一路”倡议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创新,以经济互通促进政治互信、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通过“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平台,湖北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共赢共进,从一个视角充分验证了这一伟大构想的强大真理力量。

  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喻立平指出,“一带一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重大文化意义。一方面,“一带一路”是增进不同文明之间理解交流的和平之路,也是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另一方面,人类“文明互鉴”理念是我国推进全球治理改革的重要理念,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引领沿线国家共同繁荣发展,并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文明互鉴”可以密切沿线国家的交往,“文明互鉴”可以推动沿线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构建平等协商、合作共赢的合作关系。

  本届“全球治理·东湖论坛”设有1场大会报告、4场主旨演讲和3个平行论坛,共计70余位从事“一带一路”、国际关系、全球治理等相关领域研究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发言。

  华中科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诗杰,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国务院参事室原参事徐锭明,耶鲁大学哲学系讲席教授Thomas Pogge,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中国—摩洛哥友好协会荣誉理事长、外交学院国际教育合作项目主任Alkhalloufi Toumert,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首席专家王灵桂等,围绕全球治理变局与“一带一路”的机遇及愿景等议题作了深入探讨。

  欧阳康教授作了《全球治理变局与“一带一路”机遇》的报告。他从三个方面就“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一是要深刻认识全球治理变局的本质及其可能走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不同国家在现代化和全球化中遇到了不同的问题,引发对于全球化不同的态度和价值分化,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国挑战二战以来的全球治理格局,全球治理出现巨大变局。二是要深刻认识“一带一路”在全球治理变局中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要把握“一带一路”的核心点:“共赢”是目标,在全球化背景下,尽管各个国家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但“一带一路”的目标是参与的双方或多方能够实现互利合作共赢;“共建”是途径,即凝聚各自在地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资源,推动共同建设,这是“一带一路”建设中是关键的一环;“共商”是前提,应遵循自愿、平等、相互尊重的原则。三是要自觉把握机遇,应对挑战,谋求共同发展。从直接的层面上看,“一带一路”有助于加强国家间、地区间、企业间的合作,通过共商、共建实现共赢;进一步看,有助于推动区域性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良性健康互动;更进一步看,“一带一路”建设为全球化注入了新动力,开辟了新途径,提供了新方案。

  翁诗杰在大会报告中指出,“一带一路”经济体是史上首创最大的经济体,既是跨国的,也是跨越洲际的宏观战略。涵盖60多个发展水平不一、社会制度迥异的国家,汇集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防务等多领域元素。他认为,“一带一路”面临着舆论博弈、落地战术等考验。“一带一路”要落地推进,务须因地制宜,而这必须依托在坚实的国别研究基础上。为适应“一带一路”发展新形势,他提出了诸多建议,包括严谨界定“一带一路”具体项目标准;广纳外方多视角的意见;善用并结合当地智库与媒体喉舌,全面强化“一带一路”倡议的多语论述与宣导;扩展落地的人才库;将产能与技术的中外合作提升至中国智造的新高度;输出“脱贫减贫”等治理经验和智慧等。

  徐锭明在大会报告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实践。“一带一路”将由大家共同商量,成果将由大家共享。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为国际社会搭建合作共赢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是绿色之路、健康之路、智力之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数字之路、廉洁之路。

  出席此次论坛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本次论坛正确解读和宣传“一带一路”倡议,总结“一带一路”实施以来的经验,畅想并展望“一带一路”的未来,为推进全球治理、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