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刊名:决策与信息

主办: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武汉大学

周期:月刊

出版地:武汉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ISSN:1002-8129

CN:42-1128/C

邮发代号:38-138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界动态
学界动态

知情意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四维规约

来源:本站编辑 浏览:904次 发布日期:2019-10-12 10:46:57

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必须认真总结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经验,积极探索改革创新的规律和方法,站稳、守牢高校思想阵地。

  一、重知:强化高校思政课的理论魅力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科学认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政课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如何客观面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如何切实增强办好思政课的信心以及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是开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研究的关键议题。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理论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方法,在近年的课程内容建设中却稍显迟缓,甚至成为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的短板。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既是高校思政课改革的方向,也是思政课创新的要求。我们需“重知”,为新时代的思政课程改革擦亮时代进步的思想武器、标记思想认识的高度共识、彰显思想理论的经久魅力。

  二、讲情:激发高校思政课的情感共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就必须要为教育教学工作开辟新的着力点,努力探寻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为师之道和育人之法。其中,广大思政课教师要想达到理论堂堂到位、对话面面相对、理想声声入耳、信念句句连心的教学效果,讲情怀至关重要。讲情怀的前提是要做到“明事”“知时”和“识势”。“明事”就是要明国家事、社会事,更要明学生事;“知时”就是要知过去时、现在时,更要知将来时;“识势”就是要识世界大势、中国大势,更要识人类大势。有感于事,才能滋养情愫共鸣;有感于时,才能唤起情感共振;有感于势,才能创建情怀共生。

  在教学改革中,思政课教师讲情怀,就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环节的设计,直接关系到能否点燃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为此,教学设计既要以教材重点、难点为基础,也要关照学生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惑;既要关注社会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也要切实了解学生的成长问题和思想困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青年学生的引路人,这批与青年朝夕相处、并肩成长的教师队伍,只有“讲情”,才能最正面、最直接、最充分地助力一批又一批青年去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三、求意:凝聚高校思政课的信仰力量

  读懂一个时代需要读懂时代的问题,同样,要赢得青年,就要把准青年的问题。凝聚高校思政课的信仰力量,要求我们积极打造精准思政课堂,以问题为导向,用科学的思想理论为青年大学生答疑释惑。教学设计要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学生学会发问,教师勇敢答疑,鼓励青年探求真相、明辨真理,帮助学生全面认识问题、抓住本质规律,及时准确地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贯穿工作、融入生活,让学生在观点交锋中体会思想、理论和信仰的力量。

  与此同时,每个青年的成长,都开始于一场“模仿秀”,却上演了形式不同的“真人秀”,起初源于榜样的作用,后来都化为自我前行的力量。思政课要坚持自我教育与榜样教育相结合,精准点染、适当留白。在教育教学的改革过程中,既要激发青年自我教育的动机,也要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自我教育是理论教育的延伸,是青年基于自我认知,结合自身的人生经验和阅历,磨砺品格、锤炼修养、完善心智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的“人生思考”适当留白,要给生活中的“先进典型”精准点染,以激发学生的自我认知,并鼓励大学生释放青春激情,燃续理想光芒。

  四、力行: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大学生思想的发展,思想教育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出现了若干新情况,产生了新变化。基础课应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全力推动课程教学体系的创新。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积极促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现实转化,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拓展高校思政课的践行空间。

  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用原理来解释现象、用事实来验证理论的过程。理想的教学设计是讲解的原理可以准确解释现象,所选的事实可以充分验证理论。但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往往不可规避一个事实,就是教师以为的“准确”和“充分”,学生却不以为然,出现了教学对话中最大的脱节。思政课教学,没有“最恰当”或“最有吸引力”的案例,教学中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时间不同、对象不同,案例的课堂效果也就不同。

  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力行于课外,深入了解青年学生的专业背景、学习任务、就业规划、业余生活等相关信息,在授课中有针对、有侧重地设计教学内容,进行精准施教;要力行于课内,抓住“正在发生的”、同学们“正在迟疑的”、“对比最鲜明、反差最大”的教学案例,才能提高课堂吸引力,增强理论说服力。新时代广大思政课教师要身体力行地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不断走向深入,争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和思想理论的真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