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刊名:决策与信息

主办: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武汉大学

周期:月刊

出版地:武汉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ISSN:1002-8129

CN:42-1128/C

邮发代号:38-138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界动态
学界动态

让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治理中有所作为

来源:冯赵建 吴屹萱 浏览:201次 发布日期:2022-04-21 08:38:08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手段,通过教育和引导人们自觉遵守社会规范,从思想上树立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从而达到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社会发展不断朝着人们的理想状态改进这一社会治理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治理都是以人为中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活动,二者具有较强的内在耦合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能够深入贯彻“以人为中心”的理念,从思想根源上提高人们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同时也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内涵。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主要表现在整合社会思想,形成共同价值遵循;提升政治认同,激发公众参与活力;协调社会舆情,引导公众规范行为;构建和谐关系,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我们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有力思想武器,深入挖掘其社会治理功能的丰富内涵;深刻领会我们党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社会治理的历史经验;根据时代发展要求,持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通过凸显引领力、奏响传播力、培育融合力、赋能整合力,四力并举形成强大合力,凝聚社会共识、创新治理方式、发动群众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治理之路。
 
  深刻领会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社会治理的历史经验
 
  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之根。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之根,中国的社会建设和治理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这面大旗,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始终没有被动摇。在这一伟大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进行了伟大斗争,夺取了伟大胜利,改进了社会治理,推动了社会发展。马克思对社会形态的分析和研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对不公正社会现象的批判、对工人阶级革命斗争和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导、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和深刻洞察到处包含着社会治理的思想。马克思关于社会治理的思想为我国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南,马克思认为社会治理的目标是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社会的自我管理最终到达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也是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遵循的目标和要求。中国共产党充分汲取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的精髓,并结合我国国情,积极探索社会治理的出路,取得了有效成果。
 
  以党的领导为方向之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坚定党的领导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的方向保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取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发展呈现出一个崭新的面貌。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社会治理新纪元,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推翻了封建剥削制度,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通过最大限度把全社会组织整合起来,形成最广泛的社会共同体,凝聚起建设新中国的磅礴伟力,改变了国家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带领人民实行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重视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社会运行进入活而有序的状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治理站到了崭新的起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我国的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社会治理领域改革创新,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取得历史性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社会治理不断推进和革新,在不断探索中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体制。
 
  以社会发展具体情况为实践之纲。实事求是是贯穿我们党的全部实践、全部理论的一条基本线索,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理论联系实际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的实践之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不同时期的指导思想都是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出发,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完善。无论是搞革命还是搞建设,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我国独特的国情决定了不能照搬照抄别国经验,要根据实际发展状况走自己的路。1949年6月,毛泽东同志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新中国政体。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经过相互合作、反复比较,郑重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49年9月新政协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从此,这一符合当代中国实际、符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成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依照我国民族种类丰富、少数民族聚居范围较广的实情,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依照我国人口众多的实际情况,我国制定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注重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都是从实际情况出发,随着时代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推动我国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以人民的美好生活追求为目标之魂。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我们党持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的根本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人民”一词先后共出现了67次,足以体现出我们党对于人民的高度重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理念,是我们党过去一直坚持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奋斗方向。“一切治理活动,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社会治理的根本出发点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把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作为不懈追求,通过从思想上引导人民树立正确观念,遵循共同的价值准则,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时代不断发展变化,人民对教育、工作、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服务等追求发生着改变,社会治理也应与时俱进。思想政治教育把人民得到更好的发展、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作为其发挥社会治理功能的奋斗目标,能够从深层次提升社会治理的质量和水平。
 
  持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
 
  凸显引领力,凝聚社会共识。持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引领正确的思想意识形态和政治方向,凝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思想育人工作,蕴含了对个人教育的无限关怀。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要以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为引领,通过引导人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作为“生命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外来思潮大量涌入中国,人们的价值观念受到多元冲击,一些错误思潮使人们的道德伦理受到影响,价值取向出现偏差,这就会导致社会治理出现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将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向社会大众传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上多种价值观进行选择和整合,形成统一的社会规范,塑造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社会人”和“政治人”,最终达到全体公民主动维护社会秩序、自觉凝聚社会共识的目的。
 
  奏响传播力,创新治理方式。持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就必须与时俱进,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挥互联网和大数据优势,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为社会治理提供新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继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更加开放,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利用大数据平台弘扬主旋律,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以微电影、微课、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培养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网络意见领袖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社会治理功能的新路径,网络平台给了每个人发表个人意见的机会,要弘扬正确价值观就需要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使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为社会治理营造有利的网络环境。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开创线上党建社区、政务公开、网络参政议政、舆情监督等社会治理新形式,贴近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促进社会治理的有效性。
 
  培育融合力,发动群众参与。持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就要协调多方力量,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大格局,激发不同主体的活力,增强聚合力,推进社会治理有效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社会治理不仅是国家、政党和政府的职责,还是每个社会公民的责任,要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唤醒不同主体的治理意识,提升国家、社会和个人的素养和能力,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治理体系,激发多方主体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只是单纯依靠政府力量来发挥作用,出现治理效果不佳、人民满意度不足、公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要求提升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各方参政议政的活力,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度的服务意识、有效的协调能力、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政党、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发挥多方共同参与的优势,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赋能整合力,化解社会矛盾。持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就要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协调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个人与集体的矛盾关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处在社会中的人总会面临着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问题,在现实交往过程中,各种矛盾更加复杂明显。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社会治理功能要“以人为本”,在协调人际关系的过程中,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发挥人的主体性,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觉悟,协调好个人与其他社会成员的关系,促进多元利益主体协商共赢,维护社会和谐。社会关系不仅表现在个体与个体之间,还表现在个体与群体之间。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是社会治理的重要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德育人、以情化人,增强社会成员的集体责任感,在解决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冲突时,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处理,要考虑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追求,也要适当兼顾个体的特殊需求,减弱社会公众对社会治理的抵触,提升公众信服度。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