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刊名:决策与信息

主办: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武汉大学

周期:月刊

出版地:武汉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ISSN:1002-8129

CN:42-1128/C

邮发代号:38-138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界动态
学界动态

坚持哲学思维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来源:杨文圣 李旭东 浏览:112次 发布日期:2022-01-13 09:00:31
  坚持战略思维,统揽实现共同富裕的宏阔格局。坚持战略思维,就是要高瞻远瞩、统揽全局,认识事物的整体性、结构性和全局性,善于统筹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对共同富裕的认识不能仅停留于收入分配层面,要“跳出共同富裕看共同富裕”。第一,要立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任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通过再分配政策提高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为畅通国内大循环创造条件。第二,要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综合施策中为实现共同富裕寻找良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循序渐进,促进共同富裕。第三,要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中华民族凝聚力,这是大变局中的识变之智和应变之方。
 
  坚持历史思维,提炼百年共同富裕的实践规律。坚持历史思维,就是要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中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注重总结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总能在不同历史时期科学把握共同富裕的国情社情和历史主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是实现农民富裕的主要手段,“耕者有其田”的口号是争取共同富裕的时代写照。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国农民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致力于农民共同富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踏上先富带动后富的共富之路,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置于治国理政全局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中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寻找贫根,精准扶贫,历时8年的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为实现共同富裕劈波斩浪、矢志不渝。
 
  坚持辩证思维,破解共同富裕的矛盾难题。坚持辩证思维,就是要发现、分析和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的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牢牢抓住解决好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辩证思维把握共同富裕中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坚持共建共享的基本方向,以辩证思维把握先行试点和全面铺开的关系。2021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冀望浙江先行先试、做出示范,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这对鼓舞全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和斗志具有重要示范效果和带动意义。
 
  坚持创新思维,走好新时代共同富裕道路。坚持创新思维,就是要超越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既无完整理论可供学习,又无现成样板可供参照。因此,须在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的辩证活动中,继续走好符合我国国情的新时代共同富裕道路。在根本性质上,要明确这一道路的社会主义属性。在基本原则上,要明确勤劳致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在发展动力上,要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将创新贯彻到全社会、全领域、全过程。在党的领导上,要明确中国共产党是共同富裕的领导力量,共同富裕事业的成败关键在党。在群众基础上,要明确人民群众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主体力量,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坚持底线思维,严守脱贫群众返贫的基本红线。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并争取最大期望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当前,中国已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进入“后扶贫时代”。在“后扶贫时代”,因病返贫、因灾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必须树立底线思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丰硕战果。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完善返贫监督管理机制,健全返贫动态监测机制,针对不同类别的脱贫户采取不同的帮扶政策,根据不同程度的贫困状况制定相应预案,根据脱贫人口的致贫原因,兼顾因病、老、学、灾、意外致贫等不可控因素,优化脱贫人口兜底保障机制,织密织牢兜底保障网。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大学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