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湖北省在长江经济带价值链重构中面临区域竞争激烈、产业链“夹心层”困境、要素外流及生态经济协同压力等挑战。作为长江岸线最长省份,湖北需通过四大突破口重塑价值链地位:一是主导建设长江中游科创走廊,联合攻关“卡脖子”技术,探索零碳经济与生态补偿机制;二是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依托三峡工程与智能航运系统实现“黄金水道”向“智慧水道”转型;三是加快能源转型,打造全球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船及纯电动集装箱船,构建内河绿色船舶示范体系;四是深挖长江文化经济价值,通过“遗迹+非遗+科创+产业”模式培育万亿级产业集群。策略层面要强调以“支点撬动”思维,强化硬科技策源地功能,依托武汉自贸试验区开展数据跨境流动等制度创新;构建跨区域产业飞地与创新共同体,通过“反向飞地”实现“研发在外、转化在鄂”;建立横向生态补偿与碳交易机制,推动生态价值向经济收益转化。同时,湖北需通过科创引领、数字赋能、能源革命与文化增值四维联动,破解传统产业升级滞后与新兴产业同质化竞争困局,最终形成生态保护与产业高端化协同的新型发展范式,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样本。
[关键词] 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价值链重构;数字化转型;区域协同发展;科创走廊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5)04-0021-05
长江经济带覆盖11省市,人口和经济总量均占全国45%以上。长江经济带生态发展自2014年正式上升为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以来,已成为推动全国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与中部崛起战略在湖北高度重叠。湖北的“九省通衢”地位,与长江干支流覆盖范围及其在长江流域融通生产、商贸活动和货物、人员流动的巨大功能密不可分。习近平多次主持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24年11月,习近平视察湖北时要求湖北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为湖北在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领先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新定位和新使命。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贯通南北,湖北又“得中独厚”,资源禀赋丰富、协作空间广阔、必须高度重视其在长江经济带价值链重构中的战略地位提升,以推动其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流域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流域经济是依托河流水系形成的区域性经济形态,世界绝大部分国家经历或正在经历依托河流海洋经济要素和空间集聚发展经济的阶段。整体来看,我国以长江流域经济为特征的价值链体系已初步形成。在外部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和国内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长江经济带产业链供应链正在经历动态重组和优化;流域内各省市基于要素禀赋与区位条件逐渐形成了梯度分明的角色定位。这种分工主要与要素密度相匹配,即资本技术密集型环节向市场化程度高的下游集中,劳动资源密集型生产流通环节向要素成本低的中上游转移,形成了与长江流域上、中、下游相呼应的经济带价值链上、中、下游的跟随态势。其中,长江经济带下游的创新策源地处于价值链上游,如长三角的核心区上海、江苏、浙江已集聚11.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比重近三成;233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占全国比重46.5%;每万人拥有研发人员71.18人年,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两倍①。长江经济带中游的省市是制造中心,处于价值链中游,如湖北光纤光缆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一,约占全国市场的50%、全球市场的25%;湖南工程机械占全国总量1/3,全球市场1/5。而长江经济带上游是提供基础支撑的资源供给和环境承载的地区,处于价值链下游。云南、贵州的能源、有色金属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但高附加值行业发展明显不足。
推动长江经济带价值链重构的内外因素众多。一方面,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受到冲击、国家顶层战略规划(例如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发展)对流域各省市的产业规划和经济发展重点提出了新要求;另一方面,各省市主动作为,自我加压,但同时又受到要素禀赋的天然适配性、市场机制和产业升级规律的约束。
在人类现代化的进程中,通江达海曾经是工业化所必需的重要承载条件和重要发展标志。欧洲莱茵河流域见证了德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至今仍然是欧洲跨国协同的工业走廊,支撑欧洲1/3的工业产能,年货运量超3亿吨,占其内河航运的80%;沿河布局巴斯夫、拜耳等世界级化工企业集群,鲁尔工业区与荷兰鹿特丹港形成“港口-腹地”联动的创新网络。近年来莱茵河流域推动氢能储运、碳捕捉技术研发,2023年绿色化工产值占比达38%。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耕地占美国40%,玉米和大豆产量全球占比超25%,是美国农业与航运的黄金组合;同时与南部墨西哥湾沿岸炼化集群联结,形成页岩油管道与内河航运衔接能源动脉,每日运输原油超300万桶,占全美炼油能力的45%。
长江经济带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其作用不仅体现在传统的资源开发与区域协同层面,更与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合,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湖北提出“新时代九州通衢”的空间功能定位,与长江经济带的流域经济空间高度关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谱写湖北篇章,需要重新审视湖北在长江经济带价值链重构中的处境与新使命、新目标。
二、湖北在长江经济带价值链体系的处境
(一)区域竞争激烈,湖北跨区域协同发展难度大
中国区域发展中的“四大板块”——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在国家战略引导下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与协同发展的格局。近年来,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化,各板块的竞争更趋激烈。东部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以科技创新和开放经济为核心,重点推动产业升级和国际化发展,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挑大梁、打头阵、勇争先,在国内价值链分工中不断巩固其领先地位。西部大开发战略持续推进,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