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章内容
文章阅读

数字帝国主义时代的国家安全——基于列宁帝国主义理论视角

来源:《决策与信息》2025年第4期 浏览:91次 发布日期:2025-04-11 15:46:58

[摘    要] 帝国主义本质上是垄断与扩张的霸权势力,对发展中国家的安全构成天然的威胁。在数字帝国主义时代,由于数据的集中而产生平台垄断,随着数字资本和金融资本深度融合,数字寡头逐渐形成。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紧扣“垄断”这一核心特征,对于阐释数字帝国主义影响发展中国家的逻辑机理依旧具有深刻的解释力。数字帝国主义以技术阻滞为武器,以空间扩张为途径,以经济剥削为目的,以政治干预为手段,以文化规训为渠道,从多个维度侵蚀发展中国家安全。列宁帝国主义理论启示我们,当前必须坚定不移地运用总体国家安全观,抵御数字帝国主义的全球扩张,以数字安全格局保障数字新发展格局。

[关键词] 列宁;数字帝国主义;垄断;国家安全

[中图分类号] D033;D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5)04-0078-11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安全问题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维护国家安全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习近平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1]。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2] 5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3] 3。国家安全问题来自国内和国外两方面,要维护国家安全,就务必把应对外部威胁纳入战略考量之中。所谓数字帝国主义,就是数字技术在资本助推下催生出的数字全球化及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使帝国主义的殖民方式和剥削形式呈现出超越国界、统治全球的数字霸权新形态[4]。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在不平衡中发展,新兴的数字帝国主义作为一种垄断性、扩张性的霸权力量,由于其对外侵略剥削的本质,对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安全具有天然的威胁性。因此,对帝国主义进行理论溯源,把握其生成逻辑与本质特征对于维护发展中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宁撰写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在书中,他批判了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对于帝国主义的错误认识,并对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矛盾、趋势以及世界大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强调其本质是利用不平等的垄断特权,通过各种手段对落后国家和民族展开剥削。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不仅为布尔什维克科学判断外部环境、领导十月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捍卫苏维埃政权国家安全提供了国际视野。十月革命后,俄国经济凋敝、文化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遭遇帝国主义的联合绞杀和国内各种反动势力的对抗。面对重大的国家安全危机,列宁基于俄国的国情和现实需要,对巩固政权安全、建立军事安全、捍卫国土安全、维护社会安全、保障民生安全、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和争取国际环境安全等方面,做出了全面且系统的阐述与部署。在列宁的国家安全思想体系中,政治安全是根本,军事安全是保障,经济安全是基础,民生安全是宗旨,社会安全是重任,意识形态安全是关键,国土安全是底线,国际环境安全是依托。列宁国家安全思想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坚持国内安全与国外安全紧密结合,帝国主义被列宁视为威胁苏维埃政权生存的外部环境,其侵略本质与复杂矛盾构成了列宁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问题导向。

从近代走向当代,列宁帝国主义理论和国家安全思想的实践价值并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减。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的严峻局势下,布尔什维克遵循列宁的基本方略,带领全国军民成功捍卫了国家安全。然而,由于诸多复杂原因,列宁的国家安全思想在苏联共产党后期发展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在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的全面对抗中逐渐落败,帝国主义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成为东欧剧变的重要外部因素,导致苏联的国家安全遭到系统性破坏,最终走向亡党亡国。列宁逝世百年来,尽管西方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调整,呈现出诸多新特征,但其垄断本质、剥削本性和侵蚀发展中国家安全的必然性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捍卫国家安全的实践仍然葆有深刻解释力和现实指引力。

随着资本主义新发展新变化的出现,帝国主义对于发展中国家安全的侵蚀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金融全球化、国际经济组织和跨国公司在全球不断扩张,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新型资本积累和剥夺体系,极大地拓展了金融资本的垄断范围,这一体系被学界称为“新帝国主义”。进入21世纪,数字技术日益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连接、映射甚至超越现实生活的虚拟数字空间,成为帝国主义压迫人民和控制世界的关键性工具。数字技术日渐与金融资本深度融合,数字资本成为新的垄断主体,帝国主义阶段也由此进入数字帝国主义阶段。当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凭借数字技术,不仅加大对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传统安全领域的侵蚀,还对发展中国家的知识、技术、数据、网络等新兴安全领域形成全新的挑战。

在全新的国际形势下,以总体国家安全观回应数字帝国主义的全面侵蚀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在数字帝国主义时代,面对新技术对国家安全所带来的严峻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从全面和整体的角度把握国家安全问题,凝练“五位一体”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即“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2] 52的五要素逻辑体系。通过理论认知、战略部署和技术支撑积极应对数字帝国主义挑战,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地落细落实,是事关国家安危和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目前,国内外学界虽然对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