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是思想理论的容器,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智库建设的成效关系到国家软实力的强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2013年4月,习近平对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出重要批示。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任务。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2022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提出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重要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智库[1]。2022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强调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深入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2]。这些文件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使命定位、发展走向、总体格局和发展理念指明了方向。
十年间,中国新型智库建设取得巨大进展,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基础雄厚、发展速度加快、数量类型增多、成果质量攀升等现实特征。然而,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起步较晚,质量参差不齐,反映出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积极探索和回答如何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从理论意义上讲,深刻掌握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历史逻辑,全面回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十年的主要成就,剖析其在建设进程中存在的不足、困境及成因,有利于加快形成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理论自觉,深化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理论研究。从实践意义上讲,在分析国内外智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情,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同时有利于为党和政府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是增强国家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主要成就
智库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推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支撑。“中国特色”就是要坚持中国道路、立足中国国情、讲好中国故事、服务中国发展;“新型”就是要有新定位、新机制和新模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智库建设工作提升到关乎党和国家长远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十年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事业蓬勃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功能作用得到有效发挥,逐步形成了以国家高端智库为引领,各级各类智库相互支撑、协调共进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
(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外延不断拓展
1. 对“中国特色”的理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智库建立与政府部门的良性互动关系。国外大部分智库独立于政府之外,其研究成果通常会采取商品化的形式向政府提供,政府则基于需求的考虑决定是否购买智库的研究成果。而国内智库与政府部门的良性互动关系,体现在大多数智库已经与政府部门建立了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相比于国外智库,其沟通渠道更加畅通和直接,对决策者的需求把握更加准确,决策咨询的成果也更具针对性,从而提高了智库咨询的质量和效率。
其二,智库对国家战略起支撑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的国内外问题更加纷繁复杂,脱贫攻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区域协同发展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和构想的实施为智库发挥作用提供了机遇。智库研究紧扣时代脉搏和国家战略,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这是智库保持活力的关键;同时,智库研究成果能对研究和解决重大关键问题提供有效支撑,也是智库提升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基础。
其三,智库增强对公众传播的影响力。国内智库为政府及其决策提供服务,一些研究成果在政府决策层面已经产生了一定效果,但也有一些被束之高阁。要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就要求智库在服务政府决策之外,充分发挥智库研究成果塑造媒体、影响公众的作用,尤其是依靠新媒体平台以及传统媒体渠道的建设,依据客观、准确、翔实的研究分析,为媒体和公众认识理解重大问题提供更加理性的参考,甚至在国际舆论上实现中国智库声音主导。
其四,智库服务社会公众需求。国内智库在服务政府决策咨询的同时,受职能定位和业务拓展的影响,在服务社会公众上也可发挥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智库为公众解读国家重大战略方针政策,并辅助政策落实,为公众理解政策、享受政策福利提供引导和便利;针对公众关心的国内外社会经济热点问题进行解读,并起到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前沿战略问题,提前布局开展研究,进行综合研判,给出发展方向的对策建议。
其五,智库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中国国际交往层次的深入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倡议或构想的实施,对智库在国际交往平台中发挥作用提出了挑战。《全球智库报告2020》显示,中国多家智库入选“国防和国家安全研究”“国内经济政策研究”等不同领域的全球最佳,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8家中国智库连续三年入选全球百强智库榜单,中国智库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与日俱增。
2. 对“新型智库”的理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智库建设方式更加灵活。传统智库主要依托政府部门、高校及科研院所来建设。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需要,智库建设的方式越来越灵活。一方面,互联网平台建设和智库建设呈现相互融合、相互交叉的趋势,一些互联网内容提供商、移动互联App、电子商务企业基于已有资源进行整合,开始向某一专业领域发展。它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收集、科学分析互联网平台的数据信息,建立起“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有效机制,推动了咨询服务的智能化和现代化。另一方面,一些传统的智库开始利用互联网平台,聚集更多的智库资源并提升自身影响力。
其二,智库成果形式更加多样。由于服务对象单一,对成果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