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章内容
文章阅读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与时代价值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41次 发布日期:2024-03-25 11:32:17

[摘    要]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当代文化建设和理论研究的新起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章。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内涵丰富,包含了以“坚定文化自信”作为文化建设的前提,以“两个结合”作为文化建设的方法,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以“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等内容。具有理论性、创新性、时代性、世界性、系统性、实践性、人民性等特征。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提供科学行动指南,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是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强大思想武器。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内涵;基本特征;时代价值;文化自信;全球文明倡议;“两个结合”

[中图分类号] G120;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4)03-0005-10

 

文化是人类进步的基础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论述从中国实际出发,以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要任务,立意深远,见解独到,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突出了文化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地位,传承并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了中华文明的时代特性。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大有裨益的深刻理论,是我国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宝贵的价值。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时代怎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文化方面做出了科学回答。它的具体内涵包含以“坚定文化自信”作为文化建设的前提,以“两个结合”作为文化建设的方法,提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以“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等核心理念。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论述了关于党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必要性、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可行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性,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思想指引。

(一)以“坚定文化自信”作为文化建设的前提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提出“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这一论述是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拓展和丰富,凸显了中华文明的根基,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文化自信的论述,涵盖文化自信的概念、地位与作用、来源与内容、实现路径等。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1]。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2] 36。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与显著地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时代使命、远景目标,进一步深化文化思想的科学内涵,作出与新时代相称的文化新贡献,深刻诠释文化自信理论,把文化自信重要性的认识推向了新高度。习近平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3] 40-4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劳动生活的精神产物。一个国家唯有坚定文化自信,搞好文化建设,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和精神产物多样化,才能经久不衰,傲然屹立于世界之林。我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必然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昂扬的姿态走在现代化道路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习近平以“坚定文化自信作为文化建设的前提”的科学理论,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自由而丰富的精神世界和自信而低调的现代文明。在汲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艰苦奋斗、威武不屈的革命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4]。这些意义非凡、意蕴深远的文化,正是我国文化自信的核心来源,是促进我国文化欣欣向荣、走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坚实基础。这些文化的存续,使中国人民在面对西方文化的侵蚀时,毫不畏惧,心目清明,明媚自信。

(二)以“两个结合”作为文化建设的方法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5]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又一原创性理论,这一理论重申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发展的又一新高度。其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科学路径,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关键,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推进文化创新的高度自觉。文化创新推动文化发展,文化发展促进文化创新,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文化建设,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在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既有封建森严的阶级制度文化,也有修身养性、愉悦身心的礼乐文化,还有治国齐家、倡导以和为贵的思想文化,文化传承经久不衰、生生不息,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的精神支撑。至今,中华文化已历经几千年,但在历史长河中有的文化依然熠熠生辉,有的却背离了社会发展目标和人类核心价值观。因此,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个结合”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有了更深的认识。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特征,文化的独特性决定了各个国家所选择的文化发展道路不尽相同。新时代我国的文化建设应从中国国情出发,适应时代变迁,符合中国具体实际,而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的方式方法。“第二个结合”激发新时代文化新活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转型,使得中国式现代化成为中华文明更新的现代化[6]。马克思主义“魂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相结合,发生“化学反应”,促进中华文明进一步发展。从“两个结合”的具体实践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向奔赴,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活力,形成新的理论优势。

(三)科学提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习近平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7]。新的文化使命引领新时代文化发展,饱含对中华民族殷切的希望和美好的愿景。使命的实现,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事关全体人民美好生活愿景的实现,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推动文化繁荣,有助于构筑中华文化新气象,激发中华文化新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漫长历史有力证明,文化可以推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推进文明演进历程。新时代,坚持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是推进文化繁荣的关键路径。坚持文化自信,以自信自立自强的强大能量,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坚持守正创新,有道是“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守护、代代相传,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文化是中华民族意蕴深远、经久不衰的宝贵财富,我们应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决心和力量,以更强的历史主动精神,推动我国文化繁荣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自信的精神面貌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必然要进行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关乎立心、立德、立魂的大事,要将文化建设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回望历史不难发现,文化兴旺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条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文化兴盛紧密相连。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迫切需要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食粮来丰富个体的精神生活。只有坚持人民至上的本质要求,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才能构建一个更加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强调,“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6]。这体现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古代文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于古代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时代特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远意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仅是实现精神文明发展的关键因子,也是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子。

(四)以“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潮流不可逆转,中国需要顺应时代浪潮,在机遇与危险共存的百年变局中寻求发展。在世界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习近平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谋人类文明发展。这为世界各国应对风险与挑战,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方案。

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是维护文化多样性和保持人类思维活力的关键。对待各国各民族文化应该一视同仁,平等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断加剧,西方国家试图凭借本国产业优势及文化话语权,侵蚀其他国家的文化。但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文化传承,西方国家的文化侵蚀计划不可能实现。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凝聚世界人民的价值理念,汇聚各民族的智慧结晶,是维护世界和平,保持各国独立,实现世界大同的重要途径,契合人类发展需求;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平台,拓宽交流内容,促进文明交流互鉴[8],对推进各国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华文明之所以能传承至今,是因为其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全球文明倡议从各个方面对世界文明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极具指导性与可操性。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特征

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征鲜明,理论根基深厚,汲取了人类文明的智慧与经验。立足于新时代伟大建设和伟大实践,针对新时代新特点,提出新理论新观点,展现了出色的创新精神和鲜明的时代气息。紧密结合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将思想化为行动,以行动展示思想,凸显鲜明的实践本色,主要体现在理论性、创新性、时代性、世界性、系统性、实践性、人民性等方面。

(一)理论性:彰显深厚的理论基础

习近平文化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文化建设实践的理论总结,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发展的必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必然。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在重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以社会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结合中国实际,坚持“两个结合”,激发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新的活力,展现中华文明的累累硕果和不竭的进步源泉。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就非常重视文化发展,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党中央就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化建设原则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建设方针,明确了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及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把全面进行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对党领导的文化建设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吸收与借鉴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在肯定中华传统文化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筑牢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根基。

(二)创新性:展现出色的创新精神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系列原创性理论,包括全球文明倡议、文化自信、“两个结合”等至关重要的科学观点,是在分析时代背景、立足时代方位、顺应时代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的。这些理论既是对人类文明观的发展和创新,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观的发展与更新。

首先,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人类文明观的发展和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结合全球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系列关于人类文明的新论断,包括人类文明的特征、人类文明新形态、全球文明倡议、弘扬全人类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理论成果;其坚定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平等性、创新性、包容性,推动人类文明创造性发展,系统回答了当今世界如何发展人类文明的问题。其次,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建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3] 23。表明我国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让人民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后,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传统文化观的延续与创新。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为公”、天下“大同”“和而不同”等富有哲理的传统文化观点。在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优秀传统文化观点进行继承和弘扬,“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三)时代性:呈现浓郁的时代气息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追求。习近平文化思想契合当代背景,创造符合人民需要、展现时代愿景的多样性文明,回应人民的呼喊,凸显新时代新征程下文化建设的时代特性,使之与各方面一起协调发展。

首先,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所处的时代背景相契合。任何时候,一种理论的产生都基于这种理论的被需要,在当前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是民心所向,水到渠成。党的十八大以前,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意识形态领域问题频发,意识形态安全面临重大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行了强而有力的措施,保证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其次,习近平文化思想展现新时代新愿景。擘画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尊重人民梦想的美好愿景及人类文明多样性,致力于形成“百花齐放”“共商共享共治”的和谐画面。最后,习近平文化思想回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渴望更加迫切。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准确判断,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积极化解突出矛盾与问题,创造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带领人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四)世界性:展现开阔的世界眼光

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对我国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还对全球文明发展提出了新的倡议。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出,各国各民族应在全球浪潮中保持文明独立性的同时进行平等对话、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全球文明发展提供了新路径新方法,展现了有责任、敢担当的大国形象。

首先,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开放平等的科学理论。我们尊重各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包容文化差异,促进各民族和谐相处,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国际社会上,我们尊重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倡导各国各民族和谐相处、平等交流互鉴。其次,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倡包容进步的全球文明观。在国际形势多变、地区冲突与边缘政治加剧的全球背景下,习近平立足于全球发展视角,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长远视角追求全人类可持续发展,共建美好家园,推动各国各民族文化交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最后,习近平文化思想展现了负责任、敢担当的大国形象。我国一直以来积极推进各国文明交流互鉴,毫不怯懦、掷地有声地反对西方文化的入侵,强烈谴责西方国家对他国的文化侵蚀。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瑰宝,为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应当珍爱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五)系统性:体现科学的系统特性

习近平文化思想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分析新时代文化发展特性,明确回答新时代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建设,怎样进行文化建设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遵循系统性原则,既有宏观上的规律性认识,也有具体的实践路径,布局了一项谋求全面发展的系统性的文化建设工作。

一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回答了为什么要进行,怎样进行文化建设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从历史和全局的角度,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具有科学的系统特征,是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整体工程。各个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统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遵循系统性原则。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新时代首要政治任务,聚焦新的文化使命,提出“七个着力”要求,既有认识论又有方法论,既有文化观点创新,又有文化工作系统性的总体布局。习近平对网信、文艺、新闻、哲学社会科学、思政等作出批示,各方面统筹兼顾、有机协同,具有科学、整体的系统性特征。

(六)实践性:凸显鲜明的实践本色

习近平文化思想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都要通过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是党领导文化建设得出的实践经验总结,也是指导新时代文化建设工作的新理论。理论指导实践过程中须重视培养和挖掘人民参与文化建设的能力,辅以制度,才能更好地规范文化建设过程。

一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得出的实践经验总结,是指导新时代文化建设工作的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日益错综复杂的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位高远,提出一系列有关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合理分析当今中国的历史方位,以精准的战略视野,绘制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指引中国人民奋斗的方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另一方面,习近平重视培养和挖掘人民参与文化建设的能力,以制度保障践履文化建设。文化能丰富人民生活,展现人民良好精神面貌,培养人民文化素养。人民参与文化建设,能促进人民身心发展。提高全国人民的道德素质和科学素养,使之成为有道德、有担当、有理想的时代公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产生活中践行文化建设要求,落实文化建设任务,促进精神文明持续发展。

(七)人民性:体现人民至上的本质要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发展思想,实现人民的诉求是中国共产党谋求发展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契合当今人民需求,既依靠人民又为了人民,出发点与落脚点都在人民,体现人民至上的本质要求。

首先,习近平文化思想契合新时代人民的需要。在社会变迁、人民富裕、技术进步的时代背景下,人民对文化的诉求随之改变,民众更加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对文化的需求在多样性、品质性上有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能积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切合人民所思所想。其次,文化建设要依靠人民。文化建设是在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是文化建设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坚持一切依靠人民的根本遵循,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相信人民,为文化建设创造了强大的力量源泉。最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出发点在于人民,落脚点在于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伟大壮举,不遗余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本质要求。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洞察时代本质,把握时代发展契机,是新时代党的实践创新成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注入新的活力,为解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难题提供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当代中国文化主体性的有力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基础。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时代大潮,担当时代重任,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宝贵启示,是复杂局势下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强大思想武器。

(一)作为新时代党的实践创新成果,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深厚的理论基础,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实践得出的理论总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许多都是党的原创性理论,这些理论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使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科学内涵更为丰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自信、“两个结合”等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全球共同发展的角度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为各国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世界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立足于“建设具有时代特点的中华文明”的宏伟目标,文化自信理论有了更深意义,始终作为引领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动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向正确道路前进。提出“两个结合”,激活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时代因子,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此外,习近平对文化工作进行了一系列部署,总结起来为“三个坚持”和“七个着力点”。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对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重大创新。

(二)为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科学行动指南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引领我国文化建设的科学理论,是新时代新征程背景下指导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统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科学行动指南。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高人民道德水平?如何同其他国家一起,有效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共同传承和弘扬人类文明成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文化方面的理论结晶和实践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以上问题。

一方面,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宣传文化思想工作,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展现中国形象,探索在发展中建设文化、在建设中实现文化发展的新路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好文化宣传工作格外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息息相关。我们谋求的文化发展不是片面的和孤立的发展,而是在科学把握人类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协调的、整体的发展。当前,我国处在文化建设的新阶段,做好新时代文化思想宣传工作,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文化,关键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另一方面,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科学指引,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人民自身发展进步。文化建设离不开人民,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推动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加快文化建设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加大宣传思想力度,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教育,对人民道德品质的提高、科学素养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9] 4。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发展为了人民”,让人民幸福安乐是“国之大者”,推出了种种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措施。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依、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发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保障了人民基本权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高品质精神需求愈发强烈,精神文明推进工作尤为重要。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给当代精神文明创建指明了方向,又规范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式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精神文明得以发展的根基,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满足人民需求的关键所在。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文化繁荣,提高人民精神生活水平。文化建设要朝着适应人民生活水平的方向发展,进一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精神动力,激活新的优秀因子,创造新的文化生命体,创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中华文明更为璀璨[10]。

(四)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宝贵启示

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是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科学指南,还筑牢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根基,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

一方面,提出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各国文明平等对话。21世纪的文明,存在于复杂的国际形势之中,全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国际对话与交流显得尤为困难。立足全球视野,中国式现代化通过多方面展现出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图景,呈现具有中华文化特点的现代化路径,为世界文明平等对话提供新方式。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理论创新和中国表达,它凸显中华文明核心理念,蕴含中华民族对现代文明的新定义。以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根脉,深刻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中国发展实践在文明形态具有的重要意义,显示中国给世界人民提供的全新选择。另一方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宝贵经验。世界是一个整体,面临共同的发展问题。为应对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复杂形势及其他一系列全球问题,以在诸多挑战下抓住机遇、推进全球发展,习近平倡导各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一直以来积极推进新型国际关系,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进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以自信开放的姿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通过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的文化根基。

(五)是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11]。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气候变化、重大传染疾病、局部战争、金融危机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全球问题日益复杂。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当代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当前,世界经济力量、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地缘政治冲突激烈,迫切需要提高国家软实力与国家影响力。国家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内部体现为对自己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普遍认同感、文明自豪感、民族的凝聚力等。外部体现为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以及国际对本国文化的认同度等。如今,综合国力将决定未来国际社会中的排名和话语权重。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话语权具有根本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时代浪潮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完成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世界两大奇迹等一系列历史成就。在取得历史成就的同时,我国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方面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需要加强我们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守正创新,坚定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实际行动破解时代难题,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注入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05-19.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  唐亚林,郝文强.人类文明新形态视野下中国式现代化的范式建构与路径选择[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

[5]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14).

[6]  任仲平.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N].人民日报,2023-06-04.

[7]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谱写新的时代华章[N].新华每日电讯,2023-06-05.

[8]  李远.以深化交流互鉴开创全球文明发展新时代[J].当代世界,2023,(4).

[9]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0]  韩美群,邹茹澜.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本质要求[J].决策与信息,2023,(12).

[11]  习近平.深化团结合作 应对风险挑战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N].人民日报,2023-08-23.

[责任编辑:李利林 朱苗苗]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emporary Value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ZHANG Hongchang, WANG Miao

 

Abstract: Xi JinPing's cultural thought is a new starting point for contemporary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it is a cultural chapter of Xi JinPing's socialist though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Xi JinPing's cultural thought is rich, including the premise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with " firm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 the method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with " two combinations, " the new cultural mission in the new era, and the promotion of human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with " global civilization initiative. "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eing theoretical, innovative, contemporary, cosmopolitan, systematic, practical and people-oriented. Xi JinPing's cultural thought enriches and develops Marxist cultural theory, provides scientific action guidelines for propaganda and ideological work in the new era, provides valuable experience and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for the exchange and mutual learning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 and is a powerful ideological weapon to deal with ' changes in the world, changes in the times, and changes in history '.

Keywords: Xi JinPing's cultural thought ; scientific connotation ; basic characteristics ; the value of the times ;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 global Civilization Initiative ; 'Two combinations'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2XMZ021)

[作者简介] 张洪昌,男,贵州台江人,管理学博士,贵州财经大学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公共政策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王淼,女,贵州赫章人,贵州财经大学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点击下载PDF 【PDF下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