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长期的探索实践基础上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把为人民谋幸福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内在地结合起来,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处于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大潮之中,作为人民健康护卫者和践行健康至上、健康中国理念的医学院校思政工作者,必须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作为职责和使命担当。
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科学内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基本特征,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我们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道路和方向。这些鲜明的特征既区别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又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的内涵;既擘画了我国下一步发展的宏伟蓝图,又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具象化。
道路决定命运,特色基于国情。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再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立足于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探索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第一,从时代进程看,它在每个历史阶段都开辟了现代化的新境界、新格局、新高度,凝聚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既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基于中华民族内在的、最深层次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它顺应时代大势,高度契合了中国实际,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探索现代化道路的经验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因此它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途径。
第二,从现实语境看,它深刻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体地位,把坚持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度落到了实处,彰显着中国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话语认同。
第三,从发展战略看,它致力于把我国现代化事业放到全球化浪潮和世界发展大势之中,秉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主张,坚持国家利益和世界责任相结合,把中国人民的现代化事业作为人类进步事业的组成部分,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展示了中国现代化道路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源泉,鲜明地打上了中国式标签,用富有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的对外话语体系,逐步地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努力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
二、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的战略考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健康中国作为我国2035年发展总体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出了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了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并对健康中国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到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都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实施健康中国这一战略,既增进了人民的健康福祉,是人民的期盼,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当然,它更是一个民族昌盛、一个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整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这是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现代化新道路的目标和任务。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等社会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普遍的医患矛盾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如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让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健康中国的红利?这成为当今社会的难题和主题。要解决好这一难题,需要坚持新时代卫生健康的工作方针,以保障人民健康为己任,继续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着眼于人人享有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第二,发展健康产业,这是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现代化道路的时代要义。现阶段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这里所说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最主要的方面也有对健康安全、健康需求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了人民群众更多层次的、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为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现在我国健康产业已具备了非常好的发展基础,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涉及医疗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许多方面和众多领域。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既是改善民生的需要,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
第三,普及健康生活方式,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现代化道路的价值理念。我国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强调,“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强调了“治未病”在健康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体现了中国古代一种朴实的健康理念,也就是把卫生保健的落脚点放在预防上,以减少疾病的发生,这也包含了我国中医辨证施治的哲学理念,将这一理念运用于现代医疗卫生预防,依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因为预防就是对健康的最好维护。实施健康中国全民行动,要把健康生活的理念和要求融入群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每位公民树牢自己是本人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
第四,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就必须让健康更安全。在安全的前提下推进健康中国的行动,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有利于推进健康安全领域方方面面的提高,包括食品、药品、医疗、运动等等方面的安全。要以大卫生、大健康为导向,不断强化政府职能,确保该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