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章内容
文章阅读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背景下打造荆楚文化大品牌的思路与建议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312次 发布日期:2022-11-29 15:38:33

[摘    要] 荆楚文化是湖北特色地域文化,集中代表了长江文化的精神特质,在长江文化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交汇融合的枢纽作用。打造荆楚文化品牌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建设的重要抓手。目前,荆楚文化品牌建设工作尚存在文化战略不够突出、品牌影响力不足、创新转化能力不强等短板。因此,应当进一步彰显荆楚文化在长江文明中的重要价值,建构长江中游楚文化标识,推动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重点打造湖北荆楚文化八大核心品牌,从而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建设快速发展。

[关键词]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荆楚文化;文化空间;文化战略;文化品牌

[中图分类号] G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2)11-0090-07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2022年1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启动建设,与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一道形成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体系,是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价值的国家文化空间体系[1]。荆楚文化是湖北省的特色地域文化,但其作为文化区的范围和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湖北省的行政区划范围,是我国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和组成部分。在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时代背景下,湖北要进一步彰显荆楚文化特色,引领长江中游荆楚文化区建设,打造荆楚文化大品牌。

一、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与荆楚文化品牌建设的必要性

(一)荆楚文化是长江文化共同体形成的交汇融合枢纽

长江文化是以长江及其支流为纽带,以长江流域为广阔发展腹地,所形成的横跨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理阶梯,具有超大时空体量的大河流域文化共同体。李越、傅才武指出,“长江流域各省市因其相似的历时性与共域性,共同建构了具有拓扑群结构的长江文化共同体。”[2]

长江文化作为内涵广博的文化体系,荆楚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荆楚文化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春秋战国时期在长江中游地区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历史学家冯天瑜指出,“长江流域按上、中、下游划分,依次为巴蜀—荆楚—吴越三个大的文化区,形成多元共生、和而不同的流域文化特征”[3]。冯天瑜同时也指出,长江文化细分后,“长江流域有羌藏、滇黔、巴蜀、荆楚、湖湘、皖赣和吴越七个文化区”[4]。在长江文化的文化区组成中,荆楚文化是其中最重要的地域文化之一。

荆楚文化孕育于长江中游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环境之中,沿着长江黄金水道与上游的巴蜀文化、下游的吴越文化有着广泛密切的文化交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对长江文化共同体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融合交汇作用。同时,荆楚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的早期沿汉江水道与北方中原文化的联系十分紧密,以荆楚文化为代表的长江文明与北方中原黄河文明“江河互济”塑造了中华文明的宏伟气象,也进一步给长江文化共同体带来了丰富的文化养料。因此,可以说荆楚文化是长江文化共同体形成的交汇融合枢纽,也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5]。

(二)荆楚文化的内涵集中代表了长江文化的精神特质

荆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直接来源于长江中游水文化的滋养和浸润。长江中游地区江河、湖沼、丘陵、山地等地形复杂、植被茂盛、淡水资源充沛,热量充足,在中华文明早期远离中原文化体系,同时融入了南方少数民族巫术、鬼怪等文化元素,具有丰富的生态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特征,逐渐形成了崇尚自然、富于浪漫想象、人与自然深度和谐的文化理念,孕育形成了荆楚文化的独特内涵。荆楚文化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不断融入以湖北为核心的“楚地”历史文化、哲学文化与文学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楚文化精神内涵。与北方政治色彩浓厚的中原文化相比,荆楚文化更显神奇、浪漫和华丽,呈现出了崇尚自然、崇火尚凤、亲鬼好巫、天人合一、浪漫主义的表现形式。刘纪兴将其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二是“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三是“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四是“深固难徙”的爱国精神;五是“止戈为武”的和合精神[6]。

荆楚文化的内涵与长江文化的精神特质深度吻合。一方面,荆楚文化受长江中游水热资源充沛的滋养,具有典型的长江水文明的特质。正如历史学家杨华所指出,长江文明是水的文明,长江文明具有浪漫灵动、聪慧务实的特点,富于开放意识和开拓精神[7],这正是荆楚文化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荆楚文化所处的长江中游地区,是沟通长江上下游、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重要文化枢纽,战国时期楚国的疆域也一度扩展到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部分淮河流域地区,荆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中国南方长江流域文化的集中代表。因此,可以说荆楚文化的内涵集中代表了长江文化的精神特质,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品牌符号要尤其注重对荆楚文化内涵的挖掘与表现。

(三)荆楚文化是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品牌符号的重要来源

地域文化品牌承载着区域文化的精神品格和理想追求,是文化的经济价值与精神价值的双重凝聚。在现代传播过程中地域文化品牌是一种高度凝练和抽象体现地域的价值理念、文化内涵、生活习俗、品质特征等,并且具有排他性的文化标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承载着长江文化保护、传承与弘扬的超级文化空间。因此要注重打造长江文化的品牌符号,将其作为凝练长江文化精神、讲好长江文化故事、传播长江文化价值的核心载体,集中打造一批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荆楚文化具有很强的品牌符号性,不仅包含有瑰丽独特的物质文化标识,如古楚国的漆器、玉器、青铜器,随州出土的曾侯乙编钟,荆州出土的虎座鸟架鼓,武汉黄鹤楼、古琴台等;也体现在一系列具有荆楚文化价值的精神文化标识中,如彰显“江汉朝宗于海”的开放胸怀,遵从“道法自然”“上善若水”的人文境界,秉承“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情怀,坚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决心,内化“敢为天下先”的惊世气魄,继承“当惊世界殊”的雄心壮志等,这些都是体现长江文化吞吐古今、兼容天下、天人合一、锐意创新、敢于担当的文化符号。

因此,荆楚文化品牌集中代表了长江文化的物质形态和精神特质,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品牌符号建设的重要来源。在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示范区的过程中,要深刻认识传承弘扬长江中游荆楚文化核心价值的重要性,着力打造以荆楚文化为内核的品牌矩阵。

二、湖北建设荆楚文化品牌的主要短板

荆楚文化是长江中游湖北段的文化精髓,荆楚文化品牌打造,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建设的重要抓手。湖北作为荆楚文化的发源地与核心区,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荆楚文化品牌的塑造,打造出了一系列具有浓郁湖北特色、体现长江文化内涵的荆楚文化品牌项目。但相较于荆楚文化在长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相较于国内其他文化区,如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关中文化的品牌打造,笔者认为湖北荆楚文化品牌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长江中游荆楚文化战略不够突出

文化区是指有相似文化特质的地理区域。随着文化经济一体化的深刻发展,我国不同区域的文化区与城市群发展相互重叠,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文化战略相互促进,形成了一批体现国家战略的区域文化经济共同体。例如,钟晟、欧阳婷指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与吴越文化互为表里,成渝双城经济圈与巴蜀文化相互映衬,粤港澳大湾区与岭南文化相互交织,区域文化品牌与区域发展战略表现出显著的双向促进作用,文化作为区域发展的软实力日益突出[8]。

作为长江流域三大文化区之一,荆楚文化与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并称,其文化区域范围包含整个长江中游及周边区域,湖北省是长江中游荆楚文化的核心区。2015年国家发改委印发《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指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山水相连、人文相亲,自古以来就有着特殊的文化渊源”[9],相似的文化特质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深刻内在动力。但相较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吴越文化,长江上游的巴蜀文化,以荆楚文化为特质的长江中游区域文化特质尚未得到充分凝练,由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组成的长江中游的文化一体化尚未充分形成,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长江中游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因此,湖北作为长江中游的核心省份与荆楚文化的发源地,有必要肩负起打响荆楚文化大品牌的使命担当。

(二)湖北荆楚文化品牌项目有待提升

湖北荆楚文化的内涵组成部分,归纳起来可以包括炎帝神农文化、楚国历史文化、秦汉三国文化、清江巴土文化、名山古寺文化、长江三峡文化、江城武汉文化、近代革命文化等[6]。近年来,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过程中,湖北荆楚文化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品牌项目(如表1),但其在全国诸多地域特色文化竞争格局中的影响力依然有待进一步提升。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示范区,打造荆楚文化大品牌,需要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开发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荆楚文化品牌项目。

(三)荆楚文化的现代创新转化亟待深化

荆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中游地区的代表性地域文化,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内涵深邃、种类齐多,为湖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在促进湖北荆楚文化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文化表现形式较为单一,文化内涵深度不够,文化产品同质性偏高,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出圈”的文化精品缺乏,文化科技结合程度不高,文化内涵与时代需求衔接难等突出问题。这些是构建湖北特色文化品牌、讲好荆楚文化故事、促进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荆楚文化的现代创新转化亟待深化。

三、湖北打造荆楚文化大品牌的思路建议

(一)充分彰显荆楚文化在长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塑造体现中华文明的标志象征

在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背景下,湖北应充分发挥其在长江流域的生态、经济、文化多重体系中的战略枢纽作用,借助长江文明这一世界性文化传播符号,建设长江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对于区域发展的“杠杆效应”,以此确立湖北在长江文化体系建设中的文化战略优势,增强发展话语权。

一是要充分挖掘荆楚文化的深层内涵,突出荆楚文化具有全国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标识,树立荆楚文化的农耕文化地标、青铜文化地标、三国文化地标、诗词文化地标、水利文化地标、革命文化地标等,谋划建设长江国家博物馆,提升荆楚文化在长江文化共同体中的标志性地位和显示度。

二是要善于联动长江中下游泛楚文化区域。在楚国八百年历史中,楚文化的影响力覆盖中国南方长江中下游甚至淮河流域的大部分区域,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国南方文化的代名词。湖北打造荆楚文化大品牌,就应把楚文化的文化元素进行全面整合,例如湖南湘楚文化、老庄道家文化、长江中下游青铜文化、徐州楚汉文化,形成中华文明的楚文化标识体系。

三是要引领构建长江流域文化交流平台,联合长江流域各省份举办长江文化旅游博览会,构建长江文化数字化平台,设立长江文明高等研究院,促进荆楚文化与巴蜀文化、吴越文化、黄河流域中原文化、珠江流域岭南文化的交流对话,促进长江文明与世界大河文明交流对话,树立长江文明和中华文明的整体性标志象征,凝聚长江文化共同体和文明交流互鉴的价值共识。

(二)塑造长江中游楚文化品牌标识,引领长江中游三省文化一体化发展

长江中游城市群立足于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山水相连、人文相亲,自古以来就有着紧密的文化联系,是传统意义上楚文化区的核心组成部分,这为长江中游三省文化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长江中游地区的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经济社会联系日益紧密,文旅融合一体化取得了显著进展。2021年3月,湖北省党政代表团先后赴江西、湖南交流考察,推动三省深化合作交流,完善常态长效交流合作机制,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9月,长江中游三省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审核通过了《长江中游三省文化旅游深化合作方案》,联合成立湘鄂赣旅游合作发展联盟,共同塑造长江国际旅游品牌。

从传统地域文化的底色来看,湖北荆楚文化、湖南湘楚文化、江西赣鄱文化,都可以归为楚文化的核心区域。如果用楚文化来构建长江中游三省的文化共同底色,则可以有效解决长江中游地区区域文化品牌特色不够明显之问题。湖北是长江中游地区的核心区域,武汉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唯一的国家中心城市,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荆楚文化品牌塑造应立足于历史时空视野,在面向更大的区域范围时,适时采用“楚文化”的品牌标识来凝聚长江中游区域文化品牌共识,以充分彰显湖北荆楚文化的品牌影响力。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文化战略工程[10],在此背景下,湖北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应充分引领构建长江中游三省文化一体化发展。具体而言,一是以长江为轴,以汉江、湘江、赣江为延展,以鄱阳湖、洞庭湖两大淡水湖为载体,充分彰显长江文化尤其是楚文化所具有的“水文化”的灵动、浪漫、包容、创新的特质。二是加强跨区域文化战略合作,推进文化各领域的深层次互助,着眼大范围规划、大区域合作,促使长江中游三省的文化资源充分联动、文化产业相互协作,形成具有鲜明文化主题形象、文化产业集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文化区域。三是共同打造长江中游文化旅游线路,如长江中游青铜文化线路、中国禅宗祖庭文化线路、中国书院文化线路、中国道教文化线路、江南三大名楼文化线路、红色革命文化线路等,建设“长江中游文化旅游走廊”。

(三)推动湖北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荆楚文化“活起来”

荆楚文化内涵丰富,形态多样,既有历史文化,也有现代文化;既有地域文化,也有名人文化;既有民族宗教文化,也有红色革命文化。这些宝贵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遗产需要充分结合时代特征、数字科技和市场需求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依托湖北科教人才资源富集优势,促进“文化+科技”“文化+商业”“文化+金融”“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一系列体现荆楚文化的文艺精品力作、现代文化产品和文旅品牌项目。

一方面,要创新引领荆楚文化的“国潮”风尚。近年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过程中,“国潮”审美与消费热潮值得深度关注。宗祖盼、刘欣雨指出,广义的“国潮”“指一种中国文化基因在符号生产及消费领域的复兴潮流,呈现为一种精神风貌”[11]。在国潮风尚的引领下,对荆楚文化的表现要避免对文化的浅表化理解,而是要深入挖掘荆楚文化所蕴含的审美元素和精神价值,深层次展现荆楚文化所具备的美学神韵,这样才能更好地与现代潮流时尚和文化消费进行融合。

另一方面,促进荆楚文化与数字沉浸式体验技术相融合。对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关键在于体验,荆楚文化的魅力和内涵更多需要通过体验才能得到充分体现。例如,随着数字体验技术的蓬勃发展,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让典籍里的文字、博物馆里的文物,得以再现和重生。对于荆楚文化体验的设计,要更多融入数字技术和沉浸式场景,通过元宇宙数字孪生、NFT数字藏品、数字虚拟人等前沿技术对荆楚文物及其场景进行数字化重现,打造更多高质量的虚实交互、参与式、互动体验的荆楚文化数字文化产品和文化旅游项目。

(四)结合地域特色与时代需求,重点建设湖北荆楚文化八大核心品牌

1. 随州—荆门:“中国农谷”农耕文化传承发展区。随州是中华始祖炎帝神农的诞生地,以随州、荆门为代表的荆楚大地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有灿烂的农耕文明成果和绝佳的农业生产基础,建立“中国农谷”农耕文化传承发展区能够更好地实现随州、荆门农业生产的品牌化、文化化、生态化、现代化和产业化。

2. 长江三峡—神农架:长江生态文明保护示范区。长江三峡、神农架地区是长江从上游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进入到中下游平原的咽喉地带,也是华中地区原始生态保存最为完好的地区,是长江最后一道重要的生态屏障。建立长江三峡至神农架的长江生态文明保护示范区,能够更好地发挥长江生态保护的示范作用,传播长江文明的生态文明价值,同时发挥生态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作用。

3. 黄石—大冶:工业遗产保护发展区。黄石大冶是我国最早的矿产冶炼区之一,具有丰富悠久的矿冶文化,是我国早期工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黄石早期工业遗产保护发展区,创新发展矿冶文化,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辉煌转型。

4. 荆州: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荆州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是楚国故都纪南城、郢城所在地,有楚纪南故城遗址、郢城遗址、鸡公山遗址等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南方文物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区域之一。纪南文旅区促进生态、文化、旅游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加速形成大遗址保护与文化创新的纪南样本、文旅融合助推区域发展的荆州模式、长江荆楚文明传承创新的国家典范和生态文化旅游绿色发展的国际标杆。

5. 武当山:武当太极文化保护发展区。立足于武当山、丹江口水库文化遗产保护、水源地生态维护和建设的双重战略要求,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太极养生文化的多重价值,在大武当地区布局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整体推进区域内文化旅游、康养度假、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探索创新文化引领、生态保护、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6. 恩施: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充分保护并彰显鄂西清江流域丰富的土家族苗族文化和武陵山区多姿多彩的人文和生态资源,促进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积极创建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防范和控制现代化进程中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侵蚀与破坏,充分发挥长江流域多元民族文化的当代价值。

7. 汉口历史风貌区:近代城市文明保护发展区。汉口是中国近代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形成了繁荣的近代城市工商业和近代城市文明,留下完整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大批优秀历史建筑。设立汉口近代城市文明保护发展区,促进汉口历史建筑与历史街区风貌的保护更新,繁荣城市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商贸等产业,形塑城市文化魅力,推动中心城区转型发展。

8. 中国光谷: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示范区。充分发挥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国光谷”的科教人才和高科技产业优势,建设中国光谷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示范区,充分展现长江文明在现代科技信息文明中的发展趋势,为荆楚文化插上现代科技翅膀,大力发展以数字科技为主导的新型文化业态,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创新。

 

[参考文献]

[1]  钟晟.文化共同体、文化认同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J].江汉论坛,2022,(3).

[2]  李越,傅才武.长江文化共同体:一种基于文化拓扑的解释框架[J].学习与实践,2022,(6).

[3]  冯天瑜,马志亮,丁援.自然与人文双优的长江文明[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

[4]  冯天瑜,马志亮,丁援.长江文明[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21.

[5]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会见印度总理莫迪时的讲话[EB/OL].外交部网,2018-04-27.https://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yz_676205/1206_677

220/xgxw_677226/201804/t20180427_9307403.shtml.

[6]  刘纪兴.荆楚文化的内涵及其创新特质简论[J].政策,2007,(2).

[7]  杨华.长江文明研究[M].武汉:长江出版社,2020.

[8]  钟晟,欧阳婷.文化共同体视域下推进长江中游文化交流合作研究[J].学习与实践,2022,(3).

[9]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EB/OL].新华网,2014-04-05.http://www.gov.cn/xinwen/2015-04/05/content_2843088.

htm.

[10]  傅才武.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国家目标、区域特色及规划建议[J].决策与信息,2022,(8).

[11]  宗祖盼,刘欣雨.“国潮”的消费认同与价值尺度[J].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

[责任编辑:李利林]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on Building Jingchu Cultural Bran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angjiang National Cultural Park

 

ZHONG Sheng, OUYANG Ting

 

Abstract: Jingchu culture is a regional culture with Hubei characteristics, which represents the spiritu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Yangtze River culture and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cultural community. Building Jingchu cultural brand is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ubei section of Yangtze River National Cultural Park. At present, Jingchu culture brand building work still exist cultural strategy is not prominent, lack of brand influence, in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ability is not strong and other shortcomings. Therefore, we should further highlight the important value of Jingchu culture in the Yangtze River civilization, construct the Chu culture logo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promote the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Jingchu culture, and focus on building the eight core brands of Hubei Jingchu culture, so as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ubei se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National Cultural Park.

Keywords: Changjiang National Cultural Park ; Jingchu culture ; cultural space ; cultural strategy ; cultural brand

 

[收稿日期] 2022-09-27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2年度湖北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课题“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创新机制研究”(编号:HCYK2022Z06)、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基于场景理论的城市创意街区空间生产机制与模式研究”(编号:19YJC760167)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钟晟(1987-),男,江西分宜人,管理学博士,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文旅规划中心主任,湖北省文化和旅游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文化规划、文化旅游研究;欧阳婷(1998-),女,江西抚州人,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点击下载PDF 【PDF下载数: